解读建设工程招投标“挂靠”行为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07-11 22:29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建筑市场“僧多粥少”,承包人竞争相当激烈。受利益驱动,建设工程招投标 “挂靠”行为应运而生,出现了“大企业出牌子,私人老板出钱,农民工干活”的不正常现象。建设工程招投标 “挂靠”行为已成为我国建筑市场长期存在的一大痼疾,当然也成为审计人员重点关注的审计内容。

涨知识了!解读建设工程招投标“挂靠”行为

一、当前资质“挂靠”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通俗意义上讲,资质“挂靠”是指被挂靠方通过出租、出借资质证书等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接工程,并收取管理费;无资质证书的单位、个人或低资质等级的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或方式,利用有资质或高资质等级单位的名义承接工程,同时缴纳一定的管理费,进行施工的行为。从法律的层面上讲,就是一些自然人、合伙组织利用企业法人的资格和资质,规避国家法律政策对企业法人以外的个人和团队在税收、贷款、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并且利用所挂靠的企业法人的资格和资质获得自身难以取得的交易信用与经济利益的经营活动。

涨知识了!解读建设工程招投标“挂靠”行为

资质“挂靠”的表现形式:

一是挂靠人为法人,自身有资质,但达不到与建设项目所需资质的要求,于是挂靠高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并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与发包人签订施工合同,然后直接组织施工。

二是挂靠人为自然人,不具备建设工程施工资格,挂靠一符合项目要求的施工企业,由该施工企业与发包人签订施工合同。

这种挂靠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挂靠人有建造师执业资格,在施工合同中明确为项目施工负责人;

另一种是挂靠人没有建造师执业资格,由被挂靠企业派出挂名项目负责人,施工时该项目负责人根本不出场,这种资质挂靠的方法更具隐蔽性,往往中标后都不知道谁是真正的项目负责人。

二、资质“挂靠”的弊端和危害

审计实践表明:资质“挂靠”的实质是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第一、承包的工程在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难以实施有效的保证。挂靠人及其组成的挂靠群体,在技术、设备、施工经验和组织能力难以满足工程的要求,施工条件简陋,管理水平落后,大量违规施工,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第二、由于挂靠人用的是被挂靠人的名义,在施工组织管理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经济往来的民事行为都是以被挂靠人的名义实施的,一旦发生纠纷或对外债务不能清偿,被挂靠企业则成为被告,引起社会的不安定。

第三、挂靠人为争取建设单位和被挂靠单位的信任,不惜以金钱开路,拉关系走后门,败坏社会风气,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

第四、对于被挂靠的公司而言,靠收取管理费出借资质,既违法又承担风险。挂靠者往往为个人,自身没有资金或资金很少,借用挂靠企业的名义,靠朋友或关系去承揽建设工程,虽然容易被对方纳入洽谈对象。但是一旦发生纠纷,被挂靠企业即卷入纠纷中。挂靠者的目的是利用挂靠企业的资质和品牌,使自己的经营合法化。一旦挂靠者的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就会砸了被挂靠者的企业品牌。此外,被挂靠企业对挂靠者的经营难管理,也难以制止挂靠者的经营行为,从而引发各种纠纷。

第五、对于打造诚信社会而言,挂靠者和被挂靠者都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在经济活动中,挂靠者以法人的形式取信于债权人进行欺诈交易,利用法人资质参与市场活动。形成了“拉大旗作虎皮”的“合法外衣”,以规避法律规定的强制性规定。还往往利用企业法人资质作为自己的“挡箭牌”,对自己在交易行为中对所欠债务进行逃避,增加了被挂靠企业法人的经营风险。同时,也造成国家税款严重流失,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