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健康最新调查,保护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7-30 12:56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董亦杉 绘

 

背 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对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性健康教育和干预,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为进一步了解青春期青少年的性健康发展状况,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联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广州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针对15-24岁青少年的大规模调查。调查内容涵盖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知识性教育五个方面,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的调查共收集了有效样本5338份,其中初中生1486份、高中生1716份、大学生2136份。

 

总体看,北京、上海和广州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前倾”趋于平缓,性心理日益开放、包容度提升,性行为发生率有所增加,性知识掌握存在不足,性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不够科学化、正规化、系统化。

 

青少年性生理成熟“前倾”趋于平缓

 

本次调查显示,男生的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3.44岁,女生的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50岁。与2004年相比,男生的平均初遗年龄提前了0.03岁,女生平均初潮年龄提前了0.20岁。比较历年数据可以发现,城市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在经历了成熟期大幅提前之后,“前倾”正逐渐趋于平缓,这也意味着青少年性生理成熟走向稳定,符合人类生理发育的基本规律。

 

2
多数青少年对性持正面评价

 

性观念是指经过社会文化锻造的性心理,体现出特定社会文化对性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本次调查通过询问青少年对性的印象了解青少年的性观念,数据显示,认同性是“快乐”和“美好”的青少年占58.0%和58.2%,而不认同的比例为5.1%和5.5%;有64.3%的青少年认同性是一种“责任”,不认同的比例为6.9%。可见,积极、正面的性观念占据了主流。但同时有8.6%的青少年认同性是“肮脏”的,有8.5%的青少年表示“厌恶”性,这也表明,仍有部分青少年对性持负面态度。

 

青少年对婚前性关系持宽松态度

 

虽然持传统性观念的青少年仍然占据主导,但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明显提升,同时呈现显著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与1999年和2004年相比,男生对“婚前应守贞洁”的认同度分别下降了5.7和0.4个百分点,女生的认同度则分别下降了10.3和9.3个百分点。同时,青少年对“有婚约可发生性关系”“相爱可发生性关系”“无爱也可发生性关系”的认同度均有了大幅提升,且总体上男生的接受度较女生更高。这表明,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社会观念日益开放,青少年开始用较为开放的态度对待性;同时也应看到,传统的性价值和性道德的影响对女性的要求更高,而这种观念依然影响着现代的女生。

 

 

本次调查发现,男女生开始与异性正式交往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4.73岁和15.14岁,是历次调查的最高数值。与1999年和2004年的数据比较,青少年与异性交往的开始年龄呈现逐渐推迟趋势。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当代青少年对异性交往的观念越来越开放。异性交往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形式:伙伴、看电影、写信、约会、拉手、旅行、接吻、爱抚和性交。调查显二小,青少年对异性交往允许程度趋于开放,以接吻为例,青少年的允许度从1999年的11.1%,到2004年的12.6%,再到2017年的23.5%,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青少年对“少女怀孕”态度日趋宽容

 

调查发现,青少年对少女怀孕的态度越来越宽容。数据显示,1999年,对少女怀孕的态度表明为“关心帮助”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37.8%和60.4%;2004年,该比例上升到41.0%和47.0%;2017年,该比例继续上升为44.6%和55.6%。这表明,有一半的青少年学生对少女怀孕持宽容态度。总体上女生对待少女怀孕问题更为宽容,而男女生的比例差在逐渐缩小。

 

 

本次调查发现,26.3%的中学生经历了人生的初恋。具体来看,初中生中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10.6%,高中生中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42.3%。可见,高中生恋爱已成为普遍现象。

 

比较历年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初次约会的平均年龄呈现逐步延后的趋势。如1999年男女生初次约会的平均年龄为13.87岁和14.45岁,2004年为14.25岁和14.48岁,本次调查为14.73岁和15.14岁。

 

性行为“滞后释放”现象依旧存在

 

青少年性活动的“后滞效应”是指由于升学压力和高考的制度性安排,使得大城市中学生性活动“活跃期”出现被人为推迟至大学阶段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本次调查结果再次验证了上述效应的存在。

 

调查发现,城市和农村青少年在高中阶段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8.6%和10.9%,差异较小;但进入大学后,城市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增长至15.6%,增幅明显,而农村户籍青少年的比例为9.1%,出现小幅下降。这表明,城市青少年性行为“滞后释放”现象仍然存在,而大学期间成为“滞后释放”的爆发期。

 

网络与朋辈是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

 

获取正确的性知识是保证青少年性健康的基础。本次调查发现,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最主要来源是朋友和同学,占总体比例的26.1%;通过学校课程获取性知识的青少年比例为9.5%,从父母那儿获取性知识的青少年比例为14.9%。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正成为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显示,有12.1%的青少年从网络(包括社交软件)获取性知识。

 

9
多数家庭能坦然面对孩子的性问题

 

今日中国,“性”依旧是一个敏感话题,公开表达“性”需要很大的勇气。本次调查发现,多数家长能坦然面对孩子有关性方面的问题,但父母的应对态度存在差异,会正面回答(圆满解答+有选择地作答)的父母亲比例分别为59.1%和63.6%,而不做正面回应(避而不答+不但不答,还要训斥)的父母亲比例为34.8%和28.6%,另有6.2%的父亲和6.1%的母亲无能力回答孩子的性疑惑。可见,母亲更愿意正面回应孩子的性困惑。

 

群体分析发现,独生子女父母、高学历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性问题时态度会更积极。数据显示,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问题时,独生子女的父母会正面回答的比例为63.5%和69.8%,比非独生子女父母分别高出8.0和7.8个百分点。同时,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倾向正面回应孩子的性问题,如硕士以上学历的父母会正面回答孩子性问题的比例为78.7%和82.9%,比初中以下学历的父母分别高出28.5和25.9个百分点。(作者:杨雄,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建 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青少年的性观念越来越趋向开放和宽容,但同时对性知识的获取还是以自我摸索为主,青少年的性观念日益开放和性知识获取渠道不规范、性教育疲软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学校和家庭、社会携手共建系统的青春期性教育体系已刻不容缓。性教育主流渠道亟待健全,引导青少年通过正规途径学习获得科学的性知识;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等多元传播渠道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过滤网,帮助青少年获得正确、健康的性知识;还要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升家长的责任意识和性教育素养,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性观念;要联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探索针对青春期青少年性问题的预防和应急服务机制,协助青少年正确面对和处理青春期问题,保护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